“双一流”建设
联系我们

安博在线-(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教育热线:027-69111069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大学路特一号

【社会服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扎根祖国沃土,服务国家能源战略

发布时间:2020-06-01 11:29:13阅读次数:

     

(通讯员刘少文)“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事业”是石油学科千锤百炼的赤子情怀,一代代长大石油人胸怀拳拳赤子心,铮铮报国情,踏踏实实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安博在线-(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的教师们40余年来坚持让学问走出书斋,在祖国各大油田的沃土上取材,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以科技报国的远大抱负,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深入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持续攻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使得科学文化知识散放出强烈的实践之光、科技之美。

科技报国是长大石油人的精神力量

“迎着红日,迎着长江,今天汇合江汉,明天开上石油战场。胸怀祖国,志在四方……不怕艰苦,何惧风霜,愿献出青春热血,为祖国繁荣富强……”这首包含着爱国深情的院歌,每当学院的隆重活动和仪式上,石油工程学院的教师都能够声音洪亮、饱含激情的齐声高唱这首《江汉石油之歌》。浑厚的曲调蕴含着长大石油人深情的期盼,简练的歌词表达着长大石油人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楼一珊教授也正如歌词所写,从年轻求学开始,就一直在科技报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我们所做科研工作要以解决现场问题为标准,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是楼一珊教授作为岩石力学研究团队负责人经常跟团队老师和学生们说的一句话

2006年,作为《深层盐膏岩蠕变规律及其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的主要完成人之一,楼一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当时,深部盐膏层安全钻井一直是困扰石油科技工作者的世界级重大技术难题。膏岩钻井事故高,盐膏层钻井卡钻和套管损坏成为了制约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大障碍因子。

长达7年的技术攻关,楼一珊教授将研究集中在地应力综合测量新方法和数字模拟等方面,其100%的穿盐成功率、100%的钻井成功率和套管零损害的惊人效果,大大提高了油井寿命,使我国深部盐膏层钻井技术一举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技术在油田的实际应用已创直接经济效益13.9亿元。

海洋深水高温高压钻井技术一直是困扰我国海洋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发展的瓶颈,楼一珊教授在了解这一技术需求后,集中攻关,开发出了一套用于我国南海深水高温高压井的压力预测与实时监测系统研究成果通过与中海油湛江分公司进行合作对接,系统成功在海洋石油981海洋钻井平台进行了实际应用,打破了我国深水压力监测只能国外油服公司说了局面。取得的成果作为《南海高温高压钻完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重要支撑点,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左图为楼一珊和学生们做科研,右图为廖锐全团队气举试验基地多相管流实验平台

“国之所需,吾之所向”。数十年来,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廖锐全着眼于国家石油行业的发展与需求,坚持不懈地围绕以系统工程和多相管流理论为基础的油气井系统分析与参数优化方向开展科学研究

廖锐全团队与吐哈、长庆、新疆等油田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与吐哈油田在气举采油技术方面进行了近30年连续不断的合作研究。

近年来,我国石油生产企业普遍投入巨资进行了数字化建设,在数字化基础上需要再进一步实现油气生产智能化,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廖教授结合科技前沿和动态,带领团队成员从基础理论、软件平台、执行硬件等三方面开展研究,直接将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与油田数据库和实际生产对接,团队所研发的气举远程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发,研究成果在各大油田的应用极大程度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管理效率

团队为“吐哈气举”品牌的形成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气举试验基地”的创立尽心竭力。其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产学研用一体化,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要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支持龙头企业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力量,建立创新联合体;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和更有针对性科技创新平台;鼓励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进入企业,加大高技术领域专业人才培养。

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荆州市政协委员,荆州嘉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明标就是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杰出代表。

关键技术国产化,攻克页岩气开发钻井等技术,研发、推广科技成果8项,产生经济效益20多亿元——创新突破技术壁垒,只为争‘一口气’的许明标,用创新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27月,许明标团队研究的国产油基钻井液技术在油田现场进行作业首获成功,生产所消耗费用仅为国外的60%。许明标在国内首次提出并开发了深水水基恒流变钻井液体系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始终把油田生产实际效果和解决现场作业的困难作为检验科研成果的重要标准

2014年,中石油威远长宁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设立,许明标带领团队成员奔赴长宁黄金坝作业现场,成功解决了油基钻井液高密度下的粘度问题。2015年,南海东部一口7148米的超大位移井同步顺利完钻,意味着团队研究的油基钻井液在大位移井中再次获得突破。

许明标十分注重自身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一直推崇将产学研用有机结合,为学校和社会创造更多效益。为此,他联合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王昌军,建立了荆州市嘉华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十余年来,该公司始终紧盯国家目标与市场需求,与国内众多大企业建立多渠道、多样化合作,促进企业技术不断升级,以成果转移转化方式在企业形成强劲的生产力。

近百种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广泛应用到中石油克拉玛依油田、中海油田四大基地、海外市场等,推动企业产值由最初的几百万元跃至2014年的1.65亿元;2018年,企业累计上缴税收5000多万元,并获2018年湖北省中小企业创新奖,获批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

左图为许明标和研究生讨论实验,右图为向兴金到油田作业现场调研

同样坚持走这条道路的还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汉科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向兴金教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向兴金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不断创新研究,不断研发环保钻井技术,实现了油气田的绿色开发。在中海油、中石油大规模推广应用,累计应用5000余口井,为油田创经济效益上百亿。

1997年,向兴金教授创立湖北汉科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矢志成长为“国际一流的井筒液技术及精细化学品公司”。

2000年国内首次采用向兴金教授研发的油基钻井液技术在南海西部全面替代国外油基钻井液,成功应用200余口井,领先国内技术10余年,近年来瞄准国家页岩气革命,实现了页岩气开采关键技术的国产化,研究成果获201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公司承担了“863计划”以及“九五”到“十三五”国家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百项,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汉科公司已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近三亿元,累计上缴税收过亿元,安排地方就业近300人。

2019年1月湖北省科技厅批复荆州市,同意以湖北汉科公司为主体,建设湖北省油田化学产业技术研究院。该研究院定义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服务于荆州市及全省的油田化学产业链上的企业,是全国唯一一家省级油田化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执梦前行,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担当

当接力棒交到青年人手中,他们想的是什么?在社会上充斥着“石油末日”论的今天,年轻的石油人应该做什么,坚持做什么,往往决定了一个行业的前途,而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青年石油人应有的担当。

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油气藏的智能化开发已成为石油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如何借助最新的智能化开发技术和管理流程,提高油气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是关系到我国石油工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难题。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获得者赵辉教授及其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油气藏智能开发优化技术的研究。

通过近10年的系统攻关,将油气藏开发与大数据结合分析、智能优化、智能控制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实时优化与一体的调控体系,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促进了传统油气田开发理论与智能优化技术的融合,对我国油气田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赵辉团队的研究成果2016年作为重要技术被石油界发行量最大的新闻杂志JPT(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石油科技)进行报道,2019年更是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重要的基金资助成果在其官方主办的中国科学基金《Science Foundation in China》期刊进行了封面和长文综述报道。

“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70%,赵辉的研究,加快了智能开发优化技术的攻关和应用,对我国石油工业安全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如许评价。

新疆油田、中海油、华北油田以及国外伊拉克、厄瓜多尔等10多个复杂海上油田、缝洞型油田应用了赵辉研究的最新成果,现场测调有效率达75%以上,创经济效益30亿元以上,既促进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又提升了我国在油气藏开发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同样在智能领域,2019年年底,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传来喜讯,以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张菲菲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团队在智能钻井实时钻井监控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研究成果和科研实力得到国际顶尖能源公司-Equinor(挪威石油)的高度认可,并获科研资助。

智能钻杆连续监控技术为智能钻井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也是国外石油及油服巨头重点投资的战略发展方向。一直以来,张菲菲教授带领的智能钻井研究团队瞄准世界钻井领域最前沿,结合油田实际生产需求,致力于实时智能钻井风险预警及优化技术研究。

以此次签订的合作项目为起点,规划项目经费40-50万欧元,双方建立长江大学与挪威石油的长期合作关系,共同组建智能钻井合作研发基地。

张菲菲团队的研究成果,将结合挪威石油在挪威北海及巴西深水油田的实际作业需求,由项目组研发全球油气行业首个基于智能钻杆数据的实时钻井风险监测系统。

石油与天然气开采技术从突破外国壁垒转变为将优势技术“走出去”,这将是一条不平凡的历程。

近几年,学院新一代的青年人秉承“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事业”的赤子情怀,结合当代新技术的特点,不断开拓进取,艰辛探索,走出石油学科新的智能之路。

 

关闭信息】  【打印信息